光伏人速看!136号文的机制电价、市场电价具体是什么?收益一算就明白!
光伏度电成本持续走低,但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始终未变:“这账到底能不能算得过来?”随着国家发改委136号文正式实施,分布式光伏的收益逻辑迎来根本性变革——机制电量、机制电价、市场电价,这三本账若算不清,投资决策无异于盲人摸象。
一、政策转折点:从“补贴输血”到“市场造血”
1、旧模式困境
2021年前,分布式光伏靠“标杆电价+国补”快速扩张;平价时代后,补贴退出、电价波动加剧,传统收益模型彻底失效。
2、136号文的破局价值
这份全称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的文件,重构了“电量-电价-收益”全链条规则,核心解决三大痛点:
(1)保底有多少:多少发电量享受政策兜底?
(2)溢价怎么赚:剩余电量如何搏取超额收益?
(3)风险如何控:波动市场中如何锁定安全边际?
三组核心概念:
概念 | 定义 | 对收益的影响 |
机制电量 | 政策"兜底"的电量 | 收益“压舱石”,占比通常≥80% |
机制电价 | 对应机制电量的结算价格 | 收益底线锚点 |
市场电价 | 超出机制电量的部分,价格随行就市 | 收益弹性空间 |
行业共识:新政策下,80%电量保安全,20%电量博收益成为主流模式。
全国主要省份新能源机制电价政策对比表(截至2025年7月)
省份 | 机制电价(元/千瓦时) | 保障比例特点 | 执行期限 | 政策依据/备注 |
山东 | 增量竞价≤0.3949 | 工商业分布式自发自用≥50% | 光伏项目:10年 | 依据鲁能源规〔2024〕2号文 |
广东 | 增量竞价≤0.4207 | 增量项目:中长期交易≤35小时/月(≈30%电量) | 海上风电:14年其他:12年 | 粤发改能源〔2025〕15号(明确小时数限制) |
新疆 | 增量竞价区间:0.15-0.262 | 增量项目保障比例:50% | 增量项目:10年 | 新政取消存量全额保障,增量市场化 |
甘肃 | 存量固定电价:0.3078 | 分布式光伏全额保障 | 增量项目:12年 | 存量锚定煤电基准价,增量参与竞价 |
海南 | 增量竞价: 海风≤0.4298 | 2023年前存量项目100%保障 | 光伏:12年 | 琼发改能源〔2025〕8号(海风单列) |
蒙西 | 现货限价:±0.05元浮动 | 现货市场前790小时+现货后380小时保障 | 合理利用小时数或20年 | 全面现货化,无增量保障电量 |
蒙东 | 无固定电价,全面现货 | 分布式/扶贫项目100%保障 | 合理利用小时数或20年 | 新能源直接参与实时市场 |
广西 | 增量竞价≤0.4207 | 存量分布式100%保障 | 增量项目:12年 | 网传方案(最终以桂发改能源〔2025〕发文为准) |
山西 | 延续煤电基准价(存量);增量:现货加权均价 | 未明确保障比例(全面市场化方向) | 按投资回收期动态调整 | 晋能源新能发〔2025〕征求意见稿 |
二、机制电量:保底电量的“双重防护网”
1、核定逻辑
(1)基础保障电量(≥80%)
工商业分布式项目的机制电量,原则上不低于年发电量的80%。这是因为工商业用电曲线与光伏出力高度匹配——白天发电多用电也多,80%的比例既能保障消纳,又能推动市场化。
举例:1MW项目年发电量120万度,基础保障电量就是96万度,剩余24万度进入市场交易。
2、调节保障电量(5%-10%)
应对两类突发场景:
l用户减产:企业生产调整导致用电减少时,补充自用电缺口,避免低价弃光。
l电网调峰:高峰时段优先响应调度指令。
关键点:调节保障电量的电价结算更复杂,补充用户缺口可能按机制电价算,参与调峰则可能执行专项补偿价,具体要看地方细则。
警示:保量≠保收益!某项目因用户减产,调节电量被迫执行0.25元/度调峰价,收益缩水15%。
三、机制电价:“动态混合定价”实战拆解
1、三重定价逻辑
挂钩要素 | 调整规则 | 案例演示 |
煤电基准价 | 基准值=煤电价×85%-90% | 煤电价0.4元→光伏保底0.34-0.36元 |
消纳责任权重 | 超额完成→上浮;未达标→下调 | 山东2024年消纳超标,电价上浮3% |
绿电交易均价 | 季度调整:基准值×(绿电均价/煤电价) | 绿电溢价12.5%→保底价同步上浮 |
2、复合计算示例
煤电价0.4元 → 基准值0.36元(0.4×90%)
消纳超额→上浮5% → 0.378元(0.36×1.05)
绿电溢价0.45元 → 最终价 0.425元(0.378×0.45/0.4)
优势:既规避煤价波动风险,又分享绿电市场红利。
四、市场电价:20%电量的“收益倍增术”
1、两条核心赛道
交易类型 | 操作要点 | 增效策略 |
绿电交易 | 需安装双向电表,确保数据可追溯 | 绑定出口企业签3年期PPA锁价 |
电力现货 | 分时价差可达3倍 | 配套储能实现“低充高放” |
2、血泪教训
l某佛山工厂未装合规电表,错失季度绿电交易溢价0.15元/度。
l浙江工商业项目配置储能后,现货收益提升37%。
五、收益实测:1MW项目6年回本
【案例】河南某商场1MW光伏项目,总投资300万元,年发电量120万度,商场消纳70%,用户电价0.43元;机制电量80%、市场交易电量20%;机制电价0.378元,绿电交易均价0.425元(占市场电量的70%),现货交易均0.255元(占市场电量的30%)。
用户电价收入=120×70%×0.43=36.12万元
余电上网电量=120×30%=36万度;
机制电量收入=36×80%×0.378=10.89万元
绿电交易收入=36×20%×70%×0.425=2.14万元
现货交易收入=36×20%×30%×0.255=0.55万元
总收入=36.12+10.89+2.14+0.55=49.7万元